日期:2022-10-29 浏览量:1452
2022年上半年,国家各部门、各部委相继出台41项促进产业数字化发展的相关政策。根据托比网的分类统计,这41项政策涵盖了十组不同的内容类别,从内容数量由多到少分别是”产业数字化/数字化转型,产业带/产业群/产业链/供应链,跨境贸易,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十四五规划,法律监管,数字乡村,数字经济/电子商务/数字商务,平台经济以及数字政府/数字治理”等十个部分。具体到部委,工信部、商务部和发改委发布的相关政策位列前三。
由于发布的政策数量较多,我们从标题中选择5个出现频次最高的关键词相关政策进行解读。这5个关键词分别是,“产业链/供应链(6次),外贸(3次),物流(3次),数字化(2次)”。
供应链
产业链供应链在政策中往往多同时出现,所以合在一起解读。
在《十一部门关于开展“携手行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2022-2025年)的通知》中,提到要"通过政策引领、机制建设、平台打造,推动形成协同、高效、融合、顺畅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生态,有力支撑产业链供应链补链固链强链。"
由于2022年初疫情的散点多发特征,发改委提出健全产业链供应链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具体举措包括指导各地建立产业链供应链风险监测处置体系,做好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复工复产情况的监测分析,及时掌握产业链供应链运行情况和苗头性风险,有针对性地进行协调解决。针对集成电路等领域重点企业,实行日调度,加强部门、区域和行业之间的协同配合,帮助协调解决企业面临的人员返岗受限、原材料运输不畅、供应商停产等问题,确保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带动上下游大中小配套企业协同复工复产。
工信部通过抓实落细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制度,发挥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协调平台作用。扩大“白名单”范围,指导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细化工业企业疫情防控指引,按照“一企一策”“一园一策”组织生产,保障物流畅通。
在促进融通方面,指出要以金融为纽带,优化大中小企业资金链。具体包括:
1)创新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方式。完善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机制,鼓励金融机构结合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特点开发信贷、保险等金融产品,加强供应链应收账款、订单、仓单和存货融资服务。
2)推动直接融资全链条支持。引导各类产业投资基金加大对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组合式联动投资,强化对产业链整体的融资支持力度,并发挥资源集聚优势,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类增值服务。
3)引导大企业加强供应链金融支持。推动大企业支持配合上下游中小企业开展供应链融资,助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引导大企业加强合规管理,不得滥用市场优势地位设立不合理的付款条件、时限,规范中小企业账款支付。
政府对供应链的强调在当下国际形势和疫情发展的双重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一些国家的单方面企业限制政策,影响了国内对应产业的政策;某些原材料产品严重依赖海外国家进口,地缘政治风险为相关行业的发展留下隐患;疫情的散发、多发则进一步令国内的供应链流通产生梗阻。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部门通过发布供应链相关的政策,企业加强对产业链供应链相关业务的关注以及采取对应的举措,才能实现”补链、固链、强链“的目标。
对工业品数字化企业而言,供应链因为此次华东地区的堵塞带来严峻的挑战。未来,华东地区的供应链是否会出现迁徙现象,上海地区的中心作用是否会下降,企业的仓储物流结构如何改造设计,这些问题的答案将为企业在未来类似的事件中更好的应对指出方向。